首页 > 资讯 > 楼市新闻 > 观点 > 正文

孙东升:《理想的家园——未来我们的住房》

2018-11-30 08:37:00 来源: 点击:

摘要:一、 个性化住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住房商品化和基本保障住房公共产品化 普及的基础上,住房的多元化需求的时代必将到来。未来的生活,面积已不再是评判居住水平的

图片1.jpg

一、 个性化住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住房商品化和基本保障住房公共产品化 普及的基础上,住房的多元化需求的时代必将到来。

未来的生活,面积已不再是评判居住水平的唯一标准,一套78~80平方米的住房不一定就是普通一家三口的居所,很可能是单身贵族的“豪宅”。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多样化,必然使独门独院、郊区小院等传统居住模式重新出现。

未来住房空间功能和形式将会日趋丰富。住房在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还会出现一些新的功能:如主卧室不仅有独立卫生间,还有独立衣帽间和书房,客厅、餐厅,休闲厅、第二起居室、阳光房等都会有很多的变化,为热爱生活喜欢阳光、喜欢悠闲生活的人提供富有人性的空间。

喜欢接近自然、享受生活的人,可以设计出各种形式的空中花园、屋顶花园、 私家花园。

在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空间的变化和利用,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空间形式可以由平层向错层、复式、跃层发展。

在细部处理上也会多种多样。凸窗、落地窗、转角窗形式多样,阳台可以有方形、弧形、三角形、半圆形等,阳台进深可达3000mm,休闲、娱乐完全沉浸其中。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会逐渐有层次地实现住房的个性化。这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进步的背景下,通过相应的设计方法、组织管理、开发模式等共同作用来实现,这其中,居住者、建筑设计师、开发商之间的协同努力是必需的。

1961 年荷兰建筑理论家哈布瑞肯(N. John Habraken)提出“支撑体”理论,并 于1964年开始SAR体系研究。该方式由建筑师和开发商提供“支撑体”,“可变 体”由住户根据自己的意图和爱好进行设计。这种设计给了住户更多的自主性, 有利于个性空间的创造。住户全程参与设计,从购买土地到建造完工,都是住户们在建筑师的带领下参与完成。由于居住者的始终参与,他们对于住房的各种要求都能通过建筑师尽量反映到设计中。这是最理想的、最利于创意出独具个性的居住空间的。

时代在变,需求也在变。住房市场必将改变目前千篇一律的产品供应现状,会有更多的个性化住房产品面市。这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也是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住房一定是多元化的。12平方米,功能齐全的超小型住宅,精装修超小户 型,在大城市充分发挥了空间利用率。今天的东京,既有40多平方米的复式房, 又有占地面积40多平方米的独门独院。

大平层、空中别墅、蚂蚁工坊……诸多人性化十足的带有个性化特点的住房产品近年来不断涌现。在住房产品严重同质化的今天,彰显个性化特色的住房一定会受市场欢迎。

个性化住房是指房子带有居住者自己的特性,无论是房子的空间布局还是外部布局。它与人性化住宅不同。

住宅人性化是在默认外部空间统一的形式下,重点对住宅内部装饰进行人性化处理。而个性化住房,除了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及装饰之外,重点是在房子的外观设计、对住房形式及环境的选择,如独门独院或别墅等。

人性化时代呼唤个性化住房,这是时代的进步让长期抑制的个性化需求复苏的必然。住房个性化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结果。它需要政府、居民与建筑师及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一问题,是人性的发展对生活美与舒适的需求和建筑师从居住的本质去思考住房问题的共性。

个性化住房就是回归人的本性,用建筑语汇体现、恢复乃至重建人的价值与尊严,重新找回失落的家园,给忙碌的现代人以真实的慰藉。正如,C. 亚历山大在其著作《住宅制造》中所说:“我们不能再建造那些无视人的感情,无视人心灵价值趋向的住宅。”祈愿每个人都能“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个性化住房的前提,是居住者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价值判断,当然需要经济超级独立,更需要社会环境的允许(如土地市场化等)。个性化住房是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强调的是与大自然的融合。这一点,无论是17世纪耶稣会教士带回欧洲的“自然美”,还是日本亲近大自然的美学素养,都是和中国传统园林住房美学思维相一致的。

人性化住房,应该是像瑞典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洛莫(Tomas Transtromer) 居住在斯德哥尔摩附近小城韦斯特罗斯的蓝房子里那样,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

只有亲近大自然的住处,才是向个性化住房方面靠拢,因为大自然体现着比人类更优越的东西,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应该对大自然保持谦卑的虔诚态度。热爱大自然的人,必然有着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则。

我们居住在地球上,住房可以有很多种形式。今天的商品房虽然有很多种版本,但是能让我们亲近大自然的少之又少。实际上,个性化住房就是让居住者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这样一个诗意的居住环境,就是要设计一个有独立生命的家园。这种思考方式在中国有着漫长的历史,其意境是人和家融入大自然,其实质是理解大自然的结构和事物的生存方式。

北宋时期,这种思想已经非常成熟。著名词人李清照之父李格非的著作 《洛阳名园记》里,对住宅的描述有六大要点,即“宏大、幽邃、人力、水泉、苍古、眺 望”,概括了个性化住房中人与自然和谐生活的要素。这种朴素的思想就是对理 想家园的描述。个性化住房也曾经遍及过大江南北,中国的南北园林住房各领千秋。但刘敦桢先生在童寯著的《江南园林志》序中曾经感叹过这种住房的丢失,他说:“对日抗战前,童寯先生以工作余暇,遍访江南园林,目睹旧迹凋零,与 乎富商巨贾恣意兴作,虑传统艺术行有澌灭之虞,发愤而为此书。”

30年来,我们经历了发达国家过去200年经历的事情。遍布整个国土的景观建筑和城市体系,被时间机器催促成快速发展、高楼林立的城市钢筋混凝土森林。今天的我们,面临着整合自然、建筑和城市彼此之间的挑战。

今日国人之住房,被困在格式化的多层或高层里面,与其僵化的思维似乎雷 同。也许,今日国人不该匹配个性化住房或者诗意的园林庭院,因为与生活情趣相比,我们的思想更单一。

意大利著名建筑师鲁诺·赛维(Bruno Zevi)在《建筑空间论》里,曾这样描述今天的建筑问题:“目前既缺宣传报道优秀的良方,也欠制止建造讨厌建筑的善 策。”建筑是人造的产物,我们应该向大自然学习,使我们的生活恢复到接近自然的状态。

我们应该拥有充满自然山水诗意的生活世界,更应该拥有对生活价值的自 主判断。我们渴望那种与自然彼此交融的生活方式,因为那是淳朴而天真的生活价值。但愿今天的中国大地能够变成一个值得未来回忆的地方。我们的发展应该具有雅致的城市建筑风貌,不能只看到照抄照搬之衙门式建筑。

作家西西曾经说:“电影和书籍都要经过审查,却没有一套能够制止建筑和城市疯狂发展的制度,这比一部黄色下流的小说,其坏影响要深远得多。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关掉电视,离开音乐会,不上电影院,不读也不买某一本书,但没有人可以闭上眼睛,抽离那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

因此,未来住房的发展趋势,对居住本质的思考,必将提高人性化设计,回归 大自然、贴近大自然的居住思想将充分体现。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生活的价值取向已发生了根 本性的转变,人们比以往更多地关注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崇尚自由、强调个性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今天的发达国家,在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的基础上,有条件的居民追求自己生活的个性化住房早已不是梦想。个性化住房反映了人们实现自我、体现自我意识的内在需求,同时也是社会与时代进步的体现,个性化住房更反映了对人性的尊重与关注。

 

理想的家园

未来,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未来的房市如何?未来的城市如何?

作家卡尔维诺在《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里描述道:“一种什么样的视野可 以展望一千年呢?”

我们身处一个疯狂的时代,建筑美学伴随着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已经被发展的速度遗忘,混合着文化失忆带来的惶恐和轻率,以及暴富导致的夸张空虚的骄傲。

历史留下来的,沈从文《湘行散记》里描述的洞庭溪,院落错落复杂、似一座 山的深邃山腹,这是中国乡村文明的一角。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说过:“所有文明的伟大之处都在于其差异丰富的细 节。”一种文明,积累数千年,坍塌了,如果想修旧如旧地重建,纯属瞎折腾。

未来人口继续向大城市流动,还是回归中小城镇,取决于土地制度的创新。人口红利结束之后,人会继续往大城市迁移。美国过去十几年,大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日本东京、韩国首尔都一样。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其他经济体都一样,人口继续往大城市流动。

理想的家园,是居者有其屋、能者有其宅、富者有其园。在个人经济条件范围内选择有自己思想的住处。仁者乐庭,智者乐园,充分彰显个人住房偏好。

我们的理想家园,每个住房内部都是一个细节繁复的微型社会,外部边界清 楚,内部也有各自独立的分支区域。每个家临街的一面都有自尊的面相。其实这种家的尊严,已经深思熟虑了几千年。

·柯布西耶曾说:“建筑是人类生活的容器。”这句话描述了住房的真谛。 温斯顿·丘吉尔曾经说过“人造住宅,住宅造人”,道出了住房的真正价值之所在。

住房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比室外更为优质的有益于居住者健康的生活环境。同时,住房还是人们精神家园的载体,是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场所。因此,不同人群对住宅的需求必然是不同的,而理想家园正是这种需求的外在表现。

西格弗雷德·吉迪恩说:“对于单个家居建筑——人类最亲密的环境的研究,比别的任何方式都更能使人了解这个建筑者是否真正懂得如何建筑。”

理想家园源于对多元化的肯定,体现了时代与社会进步对普通个人价值的尊重。因此可以说,理想家园是希望在住房设计中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关注不同人的特定需求,不仅要关注人的一般需求,还要关注人的特殊需求,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在建筑的每个环节考虑和体现人的价值与尊严,真正体现出对人性的关怀。在城市小区建设过程中,多元化群体家庭住房的建设,仅有风格的“特异”和住宅外观设计异彩纷呈是不够的。

按照不同人的需求,提供适宜的栖居空间,就是理想家园的发展方向。这是人性家园的回归。

走在具有小资情调的上海老街道,能够从不同建筑风味的蛛丝马迹与钩沉中,触摸到过去理想家园的时代。以上海市中心的江苏路为例,在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划分中,它是一条轴心,一条条路与之交汇,如愚园路、华山路、武定西路等。沿途漫步,总能寻找到民国名人故居。每条路上又有着一条条里弄,遍布各式小洋楼——这是中国理想家园的历史见证。

国内居住区建设目前的状况还是“千人一面”,中国的城市建设被业内人士 描述为“外国建筑师的试验场”。20世纪80年代初,曾有人提出“多样化”的呼 吁。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落后、管理体制的陈旧思维、设计思想和理念等方面 的种种制约,在住房理念上一直未有大的突破。

南北通透、三室两厅……所有关于住房描述的字眼几乎大致相似,楼市的同质化现象充斥国内房地产市场。每个小区都包括户型、配套、园林、科技导入等大致内容。同一个区域的楼盘,定价几乎相当。不同的是小区楼房外装修的颜色,可以此区分不同的开发商。

从居住本质的理想化需求研究入手,从对住房形式有最重要影响的居住需求的研究入手,为不同层次的居住者提供相应的理想化设计,是回归理想家园的第一步。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理想化产品出现,任何一个产品的市场发展总会经历这样的阶段,从粗糙的手工艺作坊,到批量廉价的工业化生产,到最后的细分市场及个性化的精雕细琢,房产市场最终也将面对细分市场,其中“少数派”的需求可能是更为严苛的要求。

未来在家庭住房领域,住房产品将会更加细化是肯定的,特别是高端住房,新的需求变化正在驱动几类产品的成熟。可以预想的是,如果体制创新推动土地向市场化发展,必将加快住房回归人性的需求。而人性需求的满足,就是考虑人们精神层面对住房的需求满足。

当今世界,大都会城市中心几乎都是寸土寸金的地段,北京王府井附近也有国内每平方米十几万元的住房,一套房产可价值数千万元。但并不是所有富豪都住市中心,也不是所有低收入者都住远郊。发达国家很多大城市中心地带也都有为年轻人设计的超小公寓。创意型小户型精品在全球大都市都有巨大的市场。降低房子总价的方式是做小户型和超小户型。在购房群体组成的金字塔中,底层数量最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富裕阶层老龄化、环境雾霾等问题严重,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需求会逐年增长。未来住房对舒适与健康的追求,必然体现在舒适度与生态环保方面。空气质量保证、防范PM2.5污染、绿色材料工艺等方面突破性的进展,必然使未来住房舒适度指标和环保指标获得极大的提高。

个别高收入者宁愿抛售所有房产换取一套自己喜欢的住房,原因是其喜欢的住房里,不仅品质与设施配置达到了理想要求的标准,更注重的是住在里面享受的精神收益。理想家园的至尊人性化享受,是与私人飞机、游艇等匹配的最高档消费。

钱学森曾经质疑:难道我们未来的城市就是钢筋混凝土的灰色之城吗?今天,他的担心被证实了。千篇一律的大楼林立,人们在水泥塑造的城市里没有归属感,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存在着隔阂。

理想家园除了在功能格局上符合居住者要求外,更注重的是家庭空间的拓展和多样化。休闲观赏等功能在建筑标准上的大幅突破,带给业主的是除了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享受。

笔者认为,理想家园是亲近大自然的住房。我们未来的住房必然在土地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新技术,在土地有选择的基础上建筑满足自己理想的家庭住房。

毋庸置疑,当美学内涵深入民众骨髓中之后,我们的同胞对美之追求不再仅仅局限在穿体面衣服和找漂亮媳妇这些原始的事情上,对住房的选择必然和大自然息息相关。因为任何一个小型建筑,都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当我们居住在自己设计的艺术品里面的时候,精神上会享受到人性至尊的满足感。

 

 


免责声明

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

②文章原创性以及内容未经本公众号证实,对文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声明:焦作房产网转载的以上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相关阅读
网友评论
已有条评论
请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新闻排行
服务条款 法律声明 意见反馈 免责声明 人才招聘 广告发布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客服电话:0391-8768882 客服QQ:1287642365
copyright ©2010 焦作房产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17369号-5
焦作房产网(隶属焦作焦点房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